登骊山高顶寓目

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
阊阖(一作闾阎)雄里闬,城阙壮规模。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
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一作黄)图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骊山山顶俯瞰长安城的壮丽景象,充满了对大唐盛世的自豪感。

开头两句“四郊秦汉国,八水帝王都”直接点明长安的历史地位——这里是秦汉故地,如今又是大唐帝国的都城,周围有八条河流环绕,彰显出王者之气。

接下来“阊阖雄里闬,城阙壮规模”用“雄”和“壮”两个字,生动地写出了长安城的宏伟。城门高大威严,宫殿建筑气势磅礴,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都城的雄伟。

“贯渭称天邑,含岐实奥区”进一步赞美长安的地理优势。渭河穿城而过,使这里成为“天邑”(上天赐予的都城);岐山一带更是物产丰饶、地势险要的宝地。

最后两句“金门披玉馆,因此识皇图”是点睛之笔。金光闪闪的宫门、美玉般的楼阁,不仅展现了皇家的奢华,更象征着大唐帝国的繁荣与强盛。站在骊山顶上俯瞰这一切,诗人深深感受到了帝国的宏伟蓝图。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充满力量,通过描绘长安城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唐盛世的赞美和自豪。读来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那个辉煌时代的磅礴气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