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匡山老人郭翁皋旭

匡山老人齐得丧,鬓发萧骚骨肮脏。
读书万卷眼不昏,饮酒一斗神犹王。
五经腹笥何便便,蹉跎一官失少年。
宰相岂肯借车马,司业何曾与酒钱。
朅来燕市屠沽饮,醉听琵琶夜忘寝。
节鼓常敲翡翠盘,翻杯辄涴葡萄锦。
千钟百榼气转豪,客帐犹悬旧宝刀。
起舞身摇谢蝴蝶,和歌声乱郑樱桃。
忽对长空见归鸟,自伤为客何时了。
金马门前再住难,春明待走邯郸道。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叫郭皋旭的匡山老人,通过他的形象和经历,展现了一种洒脱不羁、豪放豁达的人生态度。

人物形象:
- 外貌与气质: 老人头发花白,身材瘦削但精神矍铄(“鬓发萧骚骨肮脏”),读书万卷依然眼明心亮,喝酒一斗反而更加神采飞扬。这种反差感突出了他旺盛的生命力。
- 学识与经历: 他满腹经纶(“五经腹笥何便便”),却因为做官耽误了青春(“蹉跎一官失少年”),暗示他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和对自由的向往。

生活态度:
- 豪放不羁: 他流连于市井酒肆(“燕市屠沽饮”),醉听琵琶,夜不能寐,敲击翡翠盘,打翻葡萄酒,展现出狂放不羁的个性。
- 慷慨豪迈: 即使生活并不富裕(“司业何曾与酒钱”),他依然气概豪迈(“千钟百榼气转豪”),悬挂宝刀,起舞高歌,充满侠义之气。

情感转折:
- 思乡之情: 当他看到归鸟时,突然触景生情,感叹自己漂泊在外,不知何时才能回家(“自伤为客何时了”)。
- 无奈与洒脱: 他意识到自己难以再入仕途(“金马门前再住难”),于是决定踏上归途(“春明待走邯郸道”),既有对现实的无奈,也有对自由的追求。

诗歌魅力:
这首诗的魅力在于它塑造了一个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匡山老人既有学识渊博的一面,又有豪放不羁的一面;既有对理想的追求,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他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变化,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同时,诗歌语言生动形象,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给人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

总结:
这首诗通过匡山老人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由洒脱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功名利禄的淡泊。它告诉我们,人生在世,不必过于执着于得失,重要的是保持一颗豁达开朗的心,活出自己的精彩。

吴雯

(1644—1704)山西蒲州人,字天章,号莲洋。诗得王士祯揄扬,声名大噪。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未中。有《莲洋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