厅斋消夏(此诗又载连横《台湾诗乘》。) 其三

竞传唐俭是奇材⑴,局面翻新自主裁⑵。
露布已令神鬼泣⑶,玉书曾见凤麟来⑷。
棘门布置成儿戏,木子猖狂本罪魁⑸。
痛惜浃辰田海变,天心人事费疑猜⑹。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夏日消闲的场景,但实际暗含对时局的讽刺和忧虑。诗人用历史典故和隐喻手法,表达了对当时政治乱象的批判。

诗中提到的"唐俭"是唐朝名臣,这里暗指某些自诩为治国奇才的人。他们翻新政治局面,发布各种文书("露布"、"玉书"),看似轰轰烈烈,实则如同儿戏。"棘门"指军营,"木子"暗指某些权贵,诗人批评这些人把国家大事当儿戏,是祸乱的根源。

最后两句最为沉痛:短短十二天("浃辰")就发生了沧海桑田般的巨变,让人不禁怀疑,这到底是天意还是人为造成的祸患?诗人用"田海变"这个夸张的比喻,暗示社会动荡之剧烈。

整首诗妙在把严肃的政治批判隐藏在看似闲适的"消夏"主题下,通过历史典故和双关语(如"木子"暗指姓氏),既避免了直白的风险,又让知情人能读懂其中的讽刺意味。这种含蓄深沉的表达方式,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