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行

村鸡鸣四野,自策蹇驴东。
怪木常争路,长松独受风。
樵歌生涧底,烧气入云中。
回首题诗驿,真成雪上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村清晨的生动画面,充满野趣和人生感悟。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清晨的鸡鸣声在田野间回荡,诗人自己赶着跛脚毛驴向东行进。这里用"蹇驴"(瘸腿驴)这个细节,暗示旅途的艰辛,也透露出一种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中间四句展现沿途所见:奇形怪状的树木(怪木)像在争抢小路,唯独高大的松树独自迎风挺立。山涧里传来樵夫的歌声,而远处烧荒的烟气直上云霄。这些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怪木争路显得拥挤世俗,孤松迎风则象征高洁品格;樵歌是人间烟火,烧气入云又带着超脱尘世的味道。

最后两句意味深长:回头看题过诗的驿站,就像雪地上飞过的鸿雁,只留下转瞬即逝的痕迹。这里用"雪上鸿"的比喻,既写旅途痕迹易逝,也暗含人生如过客的感悟。

全诗妙在把普通山村景象写得充满哲理。怪木争路好比世人争名逐利,孤松迎风犹如君子坚守本心。结尾的鸿雁意象,把一次普通出行升华成对人生漂泊的思考,让人在平凡景物中看到深刻的人生况味。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