厓门二十首 其十九
紫宸宫殿入荒芜(僧宗),麦秀渐渐遍故墟(胡宿)。
石室已烧丹灶火(文敏),碧天难挽紫云车(《西湖志馀》)。
时人未识辽东鹤(雍陶),鸿宝谁传箧里书(胡宿)。
一自箫声飞去后(李群玉),海南无处问诸孤(僧宗)。
石室已烧丹灶火(文敏),碧天难挽紫云车(《西湖志馀》)。
时人未识辽东鹤(雍陶),鸿宝谁传箧里书(胡宿)。
一自箫声飞去后(李群玉),海南无处问诸孤(僧宗)。
现代解析
这首诗通过多个历史典故和意象,描绘了一幅王朝衰败、文明消散的凄凉画面。
首联"紫宸宫殿入荒芜,麦秀渐渐遍故墟"用强烈的对比手法:昔日辉煌的皇宫如今杂草丛生,麦苗在废墟中生长。这里暗用"麦秀歌"的典故,表达对故国覆灭的哀思。
中间两联连用四个典故:"石室"指修仙炼丹的场所已毁,"紫云车"象征帝王气运难以挽回,"辽东鹤"暗示世事变迁无人察觉,"鸿宝书"比喻珍贵典籍失传。这些意象共同构建了一个文明凋零、传承断绝的悲剧场景。
尾联"一自箫声飞去后,海南无处问诸孤"用萧史弄玉乘凤飞升的典故,暗喻王朝精英消散后,连寻找遗孤都无处可寻。最后一句特别点出"海南",可能暗指南宋最后在广东厓山覆灭的历史。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深沉的无力感:无论是帝王宫殿、修仙秘境,还是文化典籍,都在时间洪流中不可避免地走向消亡。诗人通过零落的意象拼凑出一个文明的背影,让读者感受到历史变迁中那些永远逝去的美好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