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浦归帆

远浦归舟鸟外还,棹歌迢递过前滩。
丹枫树里帆初落,多少青山夕照间。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江边归舟的宁静画面,充满了自然之美和生活的诗意。

前两句"远浦归舟鸟外还,棹歌迢递过前滩"写的是:远处的水面上,小船正缓缓归来,比飞鸟还要远;船夫的歌声悠长地飘过前方的浅滩。这里用"鸟外"形容船的距离之远,用歌声传递出轻松愉悦的氛围。

后两句"丹枫树里帆初落,多少青山夕照间"则像一幅色彩斑斓的油画:火红的枫树林中,船帆刚刚落下;无数青山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丹枫"与"青山"形成鲜明色彩对比,"夕照"为整个画面镀上温暖的金色。

整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 1. 动静结合 - 归舟的动与青山夕照的静相映成趣 2. 远近交错 - 远处的船、中景的枫树、远景的青山构成层次 3. 声色并茂 - 视觉的绚烂色彩与听觉的棹歌相互衬托

诗人通过这样一幅归舟晚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宁静美好的心境。

王恭

王恭(1343-?),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