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举元柏谷山院(嘉祐壬寅年三月二十三日)

附骥游僧刹,天清晓色开。
园林喷雨过,殿阁踏云来。
日转花阴薄,山深磴道回。
凭栏堪写望,陇麦翠如堆(清胡骋之《山右石刻丛编》卷一三)。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春日清晨山寺的清新画卷,充满自然生机与宁静禅意。

首联"附骥游僧刹,天清晓色开"写诗人跟随友人("骥"代指贤者)来到山寺,破晓时分天空澄澈,晨光初现。"附骥"二字谦逊地表明自己是随行者,也暗示这是一次雅致的同游。

中间两联用动态画面展现山寺美景:雨后水珠从园林枝叶间喷洒而下,云雾缭绕中殿阁若隐若现,仿佛踏云而来。阳光移动使花影渐渐变淡,幽深山径在曲折石阶间蜿蜒。诗人通过"喷雨""踏云"等拟人化描写,把自然景物写得灵动鲜活,而"日转花阴""山深磴道"则巧妙表现了光影变化和山势起伏。

尾联"凭栏堪写望,陇麦翠如堆"是点睛之笔:诗人倚栏远眺,看见山外田野里新麦翠绿茂密,像堆积的翡翠。这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农耕画面,与山寺的清幽形成和谐对比,透露出诗人对自然与人间烟火的热爱。

全诗语言清新如白话,却通过精准的动词(喷、踏、转、回)和鲜明的色彩对比(翠麦与云雾),营造出空灵而不失生气的意境。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对晨光、雨雾、山径、麦田的细腻观察,自然流露出闲适愉悦的心境,让读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雨过天青的春日山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