骏马行(赠别殷近甫)
殷子有奇骨,昂藏若骏马。
康庄在远道,伏枥甘土苴。
长安一朝别我去,再三挽留不能住。
潞河新有下滩船,到家正及朱炎暮。
君家本在齐鲁墟,枫林瑟瑟临前除。
小楼画槛荫林樾,中有先世千卷书。
北堂慈母发垂领,倚门望儿悲短景。
小弟今年十四五,弄笔时时学驰骋。
上奉母颜下课弟,日有馀功拟丛桂。
病骨偏宜秋气凉,药囊閒却参苓剂。
登高回睇望泰山,恍见仙人时往还。
翩翩白鹤不可借,流光日夜凋朱颜。
朱颜一往那再复,惟有功名留汗竹。
志士偏增日暮悲,佳人易感穷途哭。
忆昔虚堂坐论文,辞锋往往倾先秦。
谈时屈指数汉魏,叹息六代何无人。
殷子奇气鲜有匹,人间八宝光耀日。
吴郡徐卿吾畏友,每每到君赏高逸。
君不见九方皋,胡能按谱索马毛。
愿子加餐善自爱,天闲十二终当豢尔曹。
康庄在远道,伏枥甘土苴。
长安一朝别我去,再三挽留不能住。
潞河新有下滩船,到家正及朱炎暮。
君家本在齐鲁墟,枫林瑟瑟临前除。
小楼画槛荫林樾,中有先世千卷书。
北堂慈母发垂领,倚门望儿悲短景。
小弟今年十四五,弄笔时时学驰骋。
上奉母颜下课弟,日有馀功拟丛桂。
病骨偏宜秋气凉,药囊閒却参苓剂。
登高回睇望泰山,恍见仙人时往还。
翩翩白鹤不可借,流光日夜凋朱颜。
朱颜一往那再复,惟有功名留汗竹。
志士偏增日暮悲,佳人易感穷途哭。
忆昔虚堂坐论文,辞锋往往倾先秦。
谈时屈指数汉魏,叹息六代何无人。
殷子奇气鲜有匹,人间八宝光耀日。
吴郡徐卿吾畏友,每每到君赏高逸。
君不见九方皋,胡能按谱索马毛。
愿子加餐善自爱,天闲十二终当豢尔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送给朋友殷近甫的临别赠言,用骏马比喻朋友的才华,表达了对他的欣赏和期许。全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来理解:
1. 以马喻人
开篇就把殷近甫比作一匹神骏的良马,说他虽然暂时屈居平凡("伏枥"指马关在马厩),但终究属于康庄大道。这个比喻既赞美朋友的不凡气质,也暗示他终将有大作为。
2. 离别场景
描写朋友执意要离开京城回老家,虽然再三挽留也没用。提到朋友将乘船沿潞河南下,在炎夏时节到家。这里透露出作者的不舍之情。
3. 家乡生活
想象朋友回到山东老家后的生活:枫树环绕的小楼里藏着祖传书籍,白发母亲倚门盼儿归,十四五岁的小弟弟正在学写字。这些温馨画面既是对朋友的关心,也暗示家庭是他奋斗的动力。
4. 劝勉与期许
提醒朋友虽然现在可以侍奉母亲、教导弟弟,但不要虚度光阴。用"白鹤""流光"等意象强调时间宝贵,鼓励他追求功名,在史册留名。这里既有对朋友才华的肯定,也有委婉的督促。
5. 回忆与赞美
追忆两人曾经谈文论道的时光,称赞朋友的文采堪比古人,特别提到另一位共同好友徐卿也常赞赏他。这部分展现了知己相得的珍贵友谊。
6. 典故收尾
用"九方皋相马"的典故(古代善于识马的人),说明真正的人才不能只看表面。最后以"天闲十二"(皇家马厩)作结,预言朋友终将被朝廷重用,表达美好祝愿。
全诗亮点在于:
- 用骏马比喻贯穿始终,形象生动
- 既有离别愁绪,又不失昂扬激励
- 通过家庭场景、往事回忆等细节让说理更亲切
- 结尾用典自然,祝福真挚
诗人通过这首诗,既表达了对知己的惜别之情,又以长辈般的口吻给予朋友温暖的鼓励和人生指导,展现了传统文人之间既重情义又互相勉励的交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