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宋高宗赵构去世时的哀悼场景,情感深沉而庄重。
前两句"映日龙輴动,喧天凤吹休"用对比手法描写葬礼的场面:阳光下皇帝的灵车缓缓移动("龙輴"指帝王灵车),而曾经热闹的皇家音乐("凤吹"指宫廷乐曲)却永远停止了。一动一静之间,凸显出帝王离世的沉重。
中间四句通过自然景物烘托哀思。"桥仙融碧"可能指仙境般的桥梁融入碧空,暗喻皇帝灵魂升天;"梧野结云愁"用梧桐(常与凤凰相关,象征高贵)和愁云表现天地同悲。"万叶休符衍"说吉祥的征兆不再延续,"三年孝制修"指要遵守三年的守孝礼制。
最后两句直接描写送葬场景:大臣和百姓目送灵车("祖载"指送葬的灵车),在江边痛哭跪拜。通过"恸哭拜江流"这个具体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举国上下对皇帝逝去的悲痛。
全诗用典雅的意象(龙輴、凤吹、梧桐等)保持皇家气派,又通过"愁云"、"痛哭"等情感描写让庄严的仪式充满人情味。将帝王的葬礼与自然景象、民间哀思融为一体,既显尊贵又不失真挚。
李巘
李巘,字献之。孝宗淳熙二年(一一七五)赐同进士出身(《宋会要辑稿》选举一二之二二)。四年,为太常寺主簿(同上书选举二一之二)。五年,迁国子监丞兼国史院编修官(《南宋馆阁续录》卷九)。累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二之二)。光宗绍熙四年(一一九三),官至翰林学士兼侍读(同上书礼五○之八)。今录诗五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