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道理:做事要懂得留余地,别把招数用尽。
前两句说"沩山"(可能指某个高僧)如果不说后面那句话,本来能把事情圆得很好。就像包装礼物,本来包得挺漂亮,别人也挑不出毛病。
后两句点出问题:这人把手段用得太狠、太明显了,就像绑礼物的绳子都露在外面,让人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套路。就像现在有些人做事情太刻意,反而暴露了真实意图。
全诗的精髓在于:真正聪明的人做事会自然含蓄,不会把算计都写在脸上。就像好的魔术师不会让观众看见机关,为人处世也要懂得"藏巧于拙"。这种生活智慧放在今天依然适用,比如职场中锋芒太露反而容易招人防备。
释智愚
释智愚(1185年—1269年),号虚堂,俗姓陈,四明象山(今属浙江)人。16岁依近邑的普明寺僧师蕴出家。宝祐四年(1256年),在灵隐寺鹫峰庵受请入住庆元府阿育王山利寺。景定元年(1260年),入住柏岩慧照寺。五年(1264年),受诏住临安府净慈报恩寺。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迁径山兴圣万寿寺。五年(1269年),卒,年八十五。为运庵禅师法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