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太常画竹引为冯用唯赋
冯郎慕竹世希有,桑梓园中攀玩久。
云是先人旧所题,手泽犹存言不朽。
今晨访我芙蓉溪,玉轴青绫手自携。
开图忽见夏卿画,挂向堂中色惨悽。
吁嗟此幅不易得,败素残缣俱可惜。
蜩蝮蛇蚹古所难,坡陀沙屿今虚忆。
雾干霏霏洒不乾,风梢瑟瑟暗生寒。
鹧鸪啼处雨声急,帝子愁时春日残。
修篁密筱阴翠满,咫尺由来千里远。
西风何处洞庭秋,白云回首潇湘晚。
君不见文洋州,筼筜谷中谁可俦。
渭滨千亩有馀地,彭城一派无奔流。
又不见萧协律,幽姿远思谁能匹。
天竺寺前烟杳冥,湘妃庙口云沾湿。
萧郎华彩已彫零,文守丹青漫有名。
黄筌赵頫不可作,千载坛场惟夏卿。
冯郎对此山轩下,琼玖琅玕宁论价。
玉树应留彩凤栖,沧溟会见神龙化。
君家世德重当时,卫武风流淇澳诗。
青霄更拂三花树,湛露同沾万岁枝。
云是先人旧所题,手泽犹存言不朽。
今晨访我芙蓉溪,玉轴青绫手自携。
开图忽见夏卿画,挂向堂中色惨悽。
吁嗟此幅不易得,败素残缣俱可惜。
蜩蝮蛇蚹古所难,坡陀沙屿今虚忆。
雾干霏霏洒不乾,风梢瑟瑟暗生寒。
鹧鸪啼处雨声急,帝子愁时春日残。
修篁密筱阴翠满,咫尺由来千里远。
西风何处洞庭秋,白云回首潇湘晚。
君不见文洋州,筼筜谷中谁可俦。
渭滨千亩有馀地,彭城一派无奔流。
又不见萧协律,幽姿远思谁能匹。
天竺寺前烟杳冥,湘妃庙口云沾湿。
萧郎华彩已彫零,文守丹青漫有名。
黄筌赵頫不可作,千载坛场惟夏卿。
冯郎对此山轩下,琼玖琅玕宁论价。
玉树应留彩凤栖,沧溟会见神龙化。
君家世德重当时,卫武风流淇澳诗。
青霄更拂三花树,湛露同沾万岁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一个叫冯用唯的人特别爱竹子,他家里祖传了一幅夏太常(夏卿)画的竹子,视若珍宝。有一天他带着这幅画来找诗人欣赏,诗人被画中竹子的神韵深深打动,于是写下这首长诗赞美。
全诗可以分成三部分:
1. 冯郎爱竹(开头到"挂向堂中色惨悽")
- 冯用唯是个罕见的竹痴,从小就在自家竹林玩耍
- 他珍藏的这幅竹子画是祖先传下来的,上面还有先人手迹
- 今天他小心翼翼用青绫包着画轴来分享,展开时竹子仿佛带着忧伤
2. 画中神韵("吁嗟此幅不易得"到"白云回首潇湘晚")
- 诗人惊叹这幅古画珍贵难得,虽然绢布已旧但气韵犹存
- 用"蜩蝮蛇蚹"形容竹节像蝉蛇蜕皮般生动
- 通过雾中竹影、风里竹声、雨打竹叶等想象,把静态画面写出动态美
- 短短一幅画却让人仿佛看到千里竹林,联想到洞庭秋色、潇湘暮云
3. 借古颂今("君不见文洋州"到最后)
- 列举历史上画竹名家:文同(文洋州)画筼筜谷竹,萧悦(萧协律)画天竺寺竹
- 但他们的真迹都已失传,唯有夏太常的墨竹流传千年
- 最后把冯家比作周朝的卫武公家族,赞美他们像竹子一样高洁的家风
这首诗的亮点在于:
- 把一幅竹画写得活灵活现,仿佛能听到雨打竹叶、看到云雾缭绕
- 用"琼玖琅玕"(美玉)形容竹画价值,但更强调其精神价值
- 通过历史对比(文同、萧悦、黄筌等名家),突出夏太常画技高超
- 结尾巧妙把爱竹与家风传承联系起来,升华了主题
就像我们今天看到一幅徐悲鸿的马,不仅能欣赏画技,更能感受到那种奔腾的生命力。诗人看这幅竹画时,同样感受到了竹子坚韧清高的品格,并由此联想到持守这种品格的名门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