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二

平生烟霞成痼疾,置在朝市殊不宜。
梦寻归路向何许,淮南小山生桂枝。

现代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内心对自由生活的向往,以及在现实中的无奈。

前两句"平生烟霞成痼疾,置在朝市殊不宜"直白地说:我这辈子就爱山水自然(烟霞),就像得了改不掉的病一样,让我待在官场(朝市)实在太难受了。用"痼疾"这个比喻很生动,把对自然的喜爱说成是治不好的"病",反而显得这份热爱特别执着。

后两句"梦寻归路向何许,淮南小山生桂枝"写的是:梦里都在找回家的路,但能去哪呢?忽然想到淮南小山(典故,指隐居之地)的桂树正在生长。这里用"梦寻"说明连做梦都想逃离,而"桂枝"在古代常象征高洁品格,暗示诗人向往的是远离尘嚣、保持本真的生活。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
1. 用对比手法:自然vs官场、梦想vs现实,反差强烈
2. 善用比喻:把爱好比作疾病,把理想比作桂枝
3. 情感真挚:能感受到诗人"身在曹营心在汉"的煎熬

就像现代人天天加班却梦想着环游世界一样,诗人用短短四句就道出了这种矛盾心理,很容易引起共鸣。最后用"桂枝"收尾,又给人一丝希望,显得含蓄又有余味。

张孝祥

张孝祥(1132年-1169年),字安国,号于湖居士,汉族,简州(今属四川)人,生于明州鄞县。宋朝词人。著有《于湖集》40卷、《于湖词》1卷。其才思敏捷,词豪放爽朗,风格与苏轼相近,孝祥“尝慕东坡,每作为诗文,必问门人曰:‘比东坡如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