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吴伯羯世交坐谈

坐对萧斋落日黄,惊残烽火黯神伤。
衰年那有英雄泪,先世曾趋子弟行。
裂到儒冠空叹息,留将老笔待商量。
龙蛇浩劫何时已,倦里摊书叶半床。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者在夕阳下独坐书斋的深沉感慨,通过日常场景折射出战乱年代的悲凉与个人命运的无奈。

开篇"落日黄"的书斋场景,既点明时间又营造出苍凉氛围。"惊残烽火"四字突然将宁静打破,暗示外面战火未息,让老人黯然神伤。这种从宁静到惊惶的情绪转折非常动人。

中间四句是老人的自白:年老体衰已流不出英雄泪,但家族曾有从军传统("子弟行"指年轻晚辈从军)。读书人的儒冠(象征文人身份)都裂了,只能靠手中这支老笔(写作)来排解愁绪。这里"裂到儒冠"的意象特别生动,把战乱中文人尊严被践踏的处境具象化了。

最后两句将个人遭遇上升到时代悲剧:"龙蛇浩劫"比喻混乱世道,老人疲惫地摊开书本("叶半床"形容书页散乱),这个细节描写透露出一种无力感——在巨大灾难面前,读书似乎成了唯一能抓住的慰藉。

全诗妙在用日常小事承载厚重历史,老人独坐的画面里包含着战乱阴影、家族记忆和文化人的坚守。语言看似平淡,但"裂儒冠""老笔"这些意象都耐人寻味,把乱世中知识分子的苦闷与尊严写得入木三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