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田观穫

南风吹城阙,西苑鸣桑鸠。
帝亩雨露偏,田畯职亦修。
维时麦稼登,满地黄云稠。
播植良苦艰,喜见千仓收。
皇情念民依,感之纾殷忧。
愿以庾廪资,勤息覃遐陬。
咏哉七月篇,庶几追成周。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古代帝王视察农田丰收的场景,充满对农业劳动的赞美和对百姓生活的关怀。

开篇用"南风""桑鸠"这些自然元素营造出夏日农忙的氛围,帝王在西苑听到布谷鸟叫,暗示着收获季节的到来。"帝亩雨露偏"用拟人手法说皇家庄园受到雨露偏爱,实际是夸赞帝王重视农业。

中间部分生动描写麦田景象:金黄的麦浪像"黄云"铺满大地,强调粮食来之不易("良苦艰"),而丰收的粮食堆满粮仓("千仓收")。这里通过视觉到情感的递进,让读者感受到丰收的喜悦。

后段展现帝王心系百姓的情怀:看到丰收想到民生("念民依"),决定开仓济民("庾廪资"),把恩惠播撒到偏远地区("覃遐陬")。最后用《诗经·七月》的典故,表达希望像周朝那样以农立国的理想。

全诗亮点在于: 1. 画面感强:从风吹鸟鸣到麦浪翻滚,宛如电影镜头 2. 情感真挚:既有农民收获的欣喜,又有统治者的责任感 3. 立意高远:把农业丰收上升到治国安邦的高度 4. 用典自然:结尾用《诗经》典故不着痕迹

诗人通过丰收景象,实际上歌颂的是"重农爱民"的治国理念,这种将民生与国策相结合的表达方式,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