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时江都郡(今扬州一带)的市井风情,充满生活气息和节日氛围。
前两句写街头景象:寒食节这天,江都郡的店铺挂着青色酒旗,叫卖着楚地(湖北湖南一带)的美酒。青旗和酒香瞬间把读者带入热闹的市集场景。
中间四句用四个特写镜头展现节日欢乐: 1. 绿柳掩映中的亭台楼阁(藏字用得妙,像捉迷藏) 2. 农家篱笆墙外探出的红艳桃花(露字让桃花显得俏皮) 3. 歌妓们穿着轻便木屐穿梭街头(暗示她们在赶场表演) 4. 河上飘来载着笙歌的小船(泛字让音乐有了流动感)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当地官员(史君)却懒得出门,独自愁闷地读《离骚》。这个反差很有意思——外面越热闹,越衬托出他内心的孤独。读《离骚》这个细节暗示他可能心有郁结,就像屈原一样怀才不遇。
全诗就像一部微型纪录片,既有市井百态的热闹,又有知识分子的苦闷。最妙的是通过"藏、露、穿、泛"这些动词,让静止的画面活了起来,连柳条、桃花都像在和人互动。最后官员的愁坐与前面的欢快形成强烈对比,让人好奇:他究竟为何忧愁?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王禹偁
王禹偁(954—1001)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字元之,汉族,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晚被贬于黄州,世称王黄州。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知黄州,又迁蕲州病死。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