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送别一位即将赴任峡州的陈廉秘丞,赞美他前任的宜都太守,同时也带有些许担忧之情。下面逐句解析:
1. 宜都贤太守,治迹古人齐。
- 宜都是陈廉即将去的地方,而这里的宜都太守,治理的地方好,就像古代贤人的治理一样出色。
- 这是在赞美前任太守的治理能力,暗示他的成绩与古代贤臣媲美。
2. 虎负众子去,凤环群鸟栖。
- 这两句用了动物隐喻来赞美宜都太守的离去。老虎离开,带着众多幼虎走,象征着前任太守带走了良好的管理经验。
- 而凤凰环绕着一群鸟儿栖息,比喻前任太守离去后,宜都依然有众多贤才聚集,表明地方人才不断。
3. 行增颍川秩,别降武都泥。
- 前一句的意思是说,陈廉去峡州治理地方,必定会像颍川太守一样,行事更加得当,管理更加有序(颍川是古代一个很有名的地方,这里的治理经验被后世所传颂)。
- 后一句中的“别降武都泥”暗示陈廉的到来会让这个地方变得更好,就像武都这个地方,以前可能有些混乱,现在有新的管理者整顿后,会变得更好。
4. 正恐还朝速,春林未子规。
- 现在担心的是陈廉很快要回到朝廷任职,而峡州的美好时光还没过够,就像春天的树林中还没有听到杜鹃的呼唤。
- 这里表达了对陈廉即将离开的不舍,也隐含了对峡州美好未来的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一方面赞美了前任太守的治理成绩,另一方面表达了对陈廉即将离开的不舍,以及对今后峡州美好未来的期待。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