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淙辞

山之石兮孱颜,飞淙交兮石之间。
龙跃兮虎斗,砰雷击兮云翻。
寻源兮何处,望极浦兮扬澜。
碧之鸡兮金之马,点苍纷兮高下。
众壑兮争流,指沧溟兮一泻。
舟万斛兮鸿毛,群龙乘之兮以变化。
繄山川之伟绝兮,宜夫子之挺生。
起一邦而天下兮,亦足称其神灵。
京江既已改筑兮,犹眷眷乎兹土。
颍峨嵋、吴蜀山兮孰云今之非古。
石弗泐兮淙弗枯,散为江海蒸为霖雨兮润八区。
吾诚不测夫子之妙用兮,固将等廊庙于江湖。
渺南云兮万里,长寄兴兮桑弧。

现代解析

这首《石淙辞》用充满动感的画面和神话色彩,描绘了一幅山水壮丽、气势磅礴的画卷。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它的魅力:

1. 大自然的交响乐
开篇就像用镜头拉近山间瀑布:嶙峋的岩石间,激流飞溅如龙虎争斗,雷声般的轰鸣伴随水雾翻腾。接着镜头拉远——寻找水源时看到远方波涛汹涌,金马山、碧鸡山(云南名山)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无数溪流最终汇成大海。这里用"万斛大船轻如羽毛,群龙乘浪变幻身形"的夸张比喻,把自然力量写得既宏大又神奇。

2. 山水与人文的共鸣
诗人由景生情,认为如此壮丽的山川定会孕育杰出人物("夫子"可能指某位历史贤者)。提到"京江改道仍眷恋故土",暗喻人对故乡的深情。随后发出灵魂拷问:峨眉山、吴蜀山水,古今有何不同?其实在说:山河永恒,而人文精神同样不朽。

3. 永恒的生命力
结尾最精彩:岩石不腐、瀑布不枯,它们化作江海和甘霖滋养大地。诗人自谦"看不懂自然造化的玄妙",实则点明主旨——庙堂之高和江湖之远本质相通(治国与隐逸都是贡献)。最后以"遥望南方云霞,永怀少年壮志"收尾,让全篇在豪迈中透出温暖。

现代启示
这首诗像一部自然纪录片+哲理散文:
- 写景时用"龙虎争斗""群龙乘浪"等超现实比喻,比直接描写更震撼
- 把山水人格化(故乡眷恋、滋养万物),赋予自然温柔的人情味
- 最终落点在"无论身处何位都能有所作为",传递积极豁达的人生态度

最打动人的是那种奔腾不息的生命力——瀑布会干涸吗?不,它只是变成雨露继续循环。这种对永恒的浪漫想象,至今能引发共鸣。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