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雨

微凉生细雨,半夜似新秋。
玉轸琴丝缓,金炉香气浮。
檐花溅碎滴,地镜俯清流。
东阁多閒暇,西池好倡酬。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夏夜细雨的清凉场景,通过细腻的感官描写传递出宁静悠闲的意境。

前两句"微凉生细雨,半夜似新秋"直接点明主题:夏夜的细雨带来凉意,让人仿佛提前感受到初秋的气息。这里用"似新秋"的比喻,生动表现了夏日难得的清凉感。

中间四句调动多重感官体验:"玉轸琴丝缓"写听觉,琴声舒缓;"金炉香气浮"写嗅觉,熏香袅袅;"檐花溅碎滴"写视觉,雨滴从屋檐溅落;"地镜俯清流"用地面如镜、雨水如流的比喻,展现雨后地面的清澈。这些细节共同营造出一个声色俱全的静谧雨夜。

最后两句"东阁多閒暇,西池好倡酬"转向人物活动,在这样舒适的环境里,诗人在东阁享受闲暇,与友人在西池吟诗唱和。这里透露出文人雅士的生活情趣。

全诗没有复杂典故,就像用文字拍摄的夏夜vlog:雨声、琴声、熏香、雨滴、水光,最后是三五好友的雅集。诗人捕捉了生活中这个凉爽宜人的瞬间,把夏日雨夜的美好定格在诗句里,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份难得的清凉与闲适。

杨慎

杨慎(1488~1559)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首。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