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上元节(元宵节)的热闹景象,展现了节日中皇家与百姓同庆的盛世画面。
前两句用"汉典"和"竺坟"两个典故,说明无论是汉族传统还是佛教文化,都有在上元节祭祀祈福的习俗。"蟾蜍吐耀"指月亮圆满,"菡萏凝华"形容莲花灯崭新明亮,这两句用月亮和花灯点明了元宵节的两个重要元素。
中间四句生动描写节日盛况:风中传来宫廷雅乐,街道上香气与车马扬起的尘土混合。这些细节让人仿佛置身于古代元宵节的街头,感受到那种全民欢庆的热闹氛围。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说太平盛世多喜庆,百姓其乐融融,更显出皇帝对天意的敬奉。这里既赞美了节日欢乐,也暗含对当时政治清明的称颂。
全诗就像一幅古代元宵节的"全景照片",既有宏观的节日场面,又有具体的细节描写,让今天的读者也能感受到千百年前那个灯火辉煌、万民同乐的夜晚。诗人通过这样的描写,既记录了传统节日的热闹,也表达了对太平盛世的赞美。
刘筠
(971—1031)宋大名人,字子仪。真宗咸平元年进士。杨亿试选人校太清楼书,擢第一,以大理评事为秘阁校理,预修图经及《册府元龟》。真宗、仁宗两朝,屡知制诰及知贡举,预修国史。尝拒草丁谓复相位制。官至翰林学士承旨兼龙图阁直学士,终知庐州。工诗,与杨亿时号“杨刘”。与杨亿、钱惟演等合编《西昆酬唱集》,后世称“西昆体”。有《刑法叙略》、《册府应言》、《玉堂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