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京口新居的闲适生活,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淡泊。
前两句写景:橘园里青黄相间的果实像星星一样点缀着屋子,竹林高耸挺拔,像长矛一样刺入云端。这两句用生动的比喻,展现了新居周围生机勃勃的自然景象。
三四句抒情:虽然不羡慕别人拥有千棵橘树(暗指丰厚的物质生活),但一天也不能没有竹子(象征高洁的品格)。这里用对比手法,突出了诗人对精神追求的重视。
五六句写生活细节:在茅草屋里感受晨露的清凉,带着藤席去清洗酒后的倦意。这两句充满生活气息,表现了诗人简单而惬意的生活状态。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想要在安静的地方静心思考,看世间万物就像飞过的蚊子一样微不足道。这里用“过目蚊”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淡看名利的心态。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通过对新居环境的描写和生活细节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向往宁静、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
蔡肇
蔡肇(?~1119)字天启,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蔡渊子。北宋画家,能画山水人物木石,善诗文,著有《丹阳集》,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蔡肇初事王安石,见器重,又从苏轼游,声誉益显。尝与王诜、李公麟、苏轼、米芾等十六人雅集西园。在京师开封任官时,画平冈老木,余纸请李公麟画远水归雁和舟楫,早萌退隐之意。画迹有《松路仙岩图》、《山麓渔舟图》、《雪陂钟馗图》、《松下逍遥图》、《煎茶图》,著录于《绘事备考》。又《仁寿图》相传是其作品,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