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明谒帝期雨亦往忽然晴朗遂得遍游

天门初日照扶桑,雾捲千峰见八荒。遂使冲星朝玉帝,始知遇雨异秦皇。

山连瀛海三神出,水划中原万里长。霁雪开云俱往事,丹梯南望迥苍苍。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次清晨登山朝拜的奇妙经历,充满神话色彩和壮阔的天地意境。

开篇用"天门初日"描写朝阳刚照亮山顶的景象,像神话中太阳升起的神树扶桑,突然雾气散尽,千山万岭和苍茫大地尽收眼底。这里用"天门"暗示山顶如通天之门,把普通的日出写得充满仙气。

第三四句用对比手法:自己顺利登山朝拜玉帝,联想到秦始皇当年登山遇雨没能完成封禅的典故。通过这个对比,既写出登顶成功的喜悦,又暗含对历史典故的化用,让简单的登山有了文化厚重感。

五六句展开宏大想象:眼前山脉连接着神话中的蓬莱仙岛,河流划分着中原大地。把实景和神话传说交融,让山水有了穿越时空的辽阔感。

最后两句收束全篇:雨雪云雾都成过往,站在丹梯般的山路上南望,只见苍茫天地。这里"丹梯"既指红色山道,也暗喻登天之路,把一次普通登山升华成精神朝圣的旅程。

全诗妙在将现实登山、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完美融合,用"玉帝""瀛海"等意象营造仙境感,又通过"霁雪开云"等动态描写让画面活起来。诗人把一次天气转晴带来的登山机会,写得如同天意安排的神奇际遇,展现出古人"天人感应"的独特世界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