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言岩次谦之韵(赣州诗。正德丙子年九月升南赣佥都御史以后作)
意到已忘言,兴剧复忘饭。
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
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
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
空岩不见人,真成面墙立。
岩深雨不到,云归花亦湿。
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
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
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
空岩不见人,真成面墙立。
岩深雨不到,云归花亦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忘言岩静坐时的感悟,核心主题是探讨"语言"与"真理"的关系。
开篇四句像电影镜头:作者沉浸在岩石间,连吃饭说话都忘了,突然好奇这岩洞是谁开凿的。这里用"凿混沌"比喻探索生命本源,就像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
中间四句转入哲理思考:孔子说"天何言哉",聪明人懂得真理超越语言。真理本身没有古今之分,但真正懂的人越来越少。这里用孔子典故说明,最高深的道理往往无法用语言表达。
最后四句回到景物:空荡荡的岩洞里,人像对着墙发呆。因为岩洞太深连雨都淋不到,但云飘过时,连花都沾湿了。这个画面很妙——云和花的互动,暗示着无声的交流比语言更深刻。
全诗妙在把抽象哲理变成可感的画面:岩石代表永恒真理,云雨花草是自然之道,人在其中领悟到真正的智慧不需要言语。就像我们有时候看到美景会沉默,不是因为没话说,而是觉得任何语言都显得多余。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