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冬日访友的场景,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人际交往中的温暖与默契。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写雪景:去年大雪欺负过路的客人,积雪深达一尺(约33厘米),诗人为此谢绝了东阁赏梅的雅兴,也无心弹奏西窗下的琴。这里的"欺"字把雪拟人化,突出严寒的压迫感,而"谢遣""那雇"则体现诗人因天气放弃风雅活动的无奈。
后四句笔锋一转:老朋友起初不知道诗人在家,直到看见屋侧脚印才寻来。这个细节特别生活化——大雪掩盖行踪,友人却细心发现痕迹前来探望。最后"悠然振衣起"的动作,配合"谁复明此心"的感慨,道出知心好友无需言语的默契:诗人不必解释自己为何闭门不出,友人理解他避雪的心情,这种心照不宣的友谊最动人。
全诗妙在通过"积雪—闭门—寻踪—相会"的日常片段,把"知心"这个抽象概念具象化。我们生活中也有这样的时刻:真正懂你的人,会注意到你留下的生活痕迹,理解你未说出口的处境。这种不需要解释的懂得,正是友谊最珍贵的部分。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