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病弱老者在秋日登楼远眺的孤独画面,充满了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开头两句用"西风扶病"这个生动的拟人手法,让读者看到秋风像搀扶病人一样,托着颤巍巍的老者登上江楼。老眼昏花中,满目都是萧瑟的秋色,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
中间四句通过两组对比强烈的意象,展现了老者矛盾的心境:远望江面,帆影高耸入云,仿佛在追逐南飞的大雁;耳畔传来军营的号角声,月光下似乎能看到蛟龙起舞。这些充满生机的动态景象,反衬出老者静立不动的孤寂。
后四句转入更深层的思考。"白业"指未竟的事业,老者发现自己的人生道路已走到尽头;检视往昔岁月,连青山都让他感到忧愁。最后望着近在咫尺的"左海"(可能是东海),发出何时才能乘一叶扁舟、在烟雨中自在漂泊的感叹。
全诗最打动人的是那种"看得见却得不到"的怅惘——明明自由就在眼前,却因年老体衰而难以实现。诗人用秋景、江楼、帆影等意象,把这种人生晚景的无奈表现得既含蓄又深刻,让每个读者都能感受到岁月无情的重量。
朱槔
徽州婺源人,字逢年。朱松弟。有轶才,自负其长,不肯随俗俯仰。工诗。有《玉澜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