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温重廉还临江(温传先生之甥)

差见临江第一仙,丹崖青壁欲生烟。
祥鸾忽报当年信,灵鹊真成此夕缘。
元献眼高应绝世,文忠才大合擎天。
临岐预作重逢约,红杏香中早着鞭。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写给一位叫温重廉的人,他是作者朋友温传先生的外甥。整首诗用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温重廉的欣赏和期待。

开头两句"差见临江第一仙,丹崖青壁欲生烟",用"第一仙"形容温重廉的出众,就像临江而立的仙人一样超凡脱俗。"丹崖青壁"描绘出壮丽的山水景色,暗示温重廉品格高洁。

中间四句用了两个典故:祥鸾报信和灵鹊搭桥,都是古代传说中吉祥的征兆,暗示温重廉前途光明。又用"元献"(范仲淹)和"文忠"(欧阳修)两位宋代名臣来比喻,说温重廉眼光独到、才华横溢,将来必成大器。

最后两句是临别赠言,作者和温重廉约定将来在"红杏香中"(可能指春天)重逢,鼓励他要抓住时机、奋发向前。"早着鞭"就是让他早点扬鞭启程,不要耽误大好前程。

全诗语言优美,用典自然,既表达了惜别之情,又充满对年轻人的殷切期望。通过山水、祥瑞、历史名人等多重比喻,把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

邹智

邹智(1466—1491)字汝愚,号立斋,又号秋囦,四川合州(今重庆市合川)人。成化二十三年(1487)进士。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十二岁能文,家贫,读书焚木叶继晷者三年。成化二十二年(1486)乡试第一,即有志擿奸发伏。曾上书明宪宗,建议亲贤良,疏宦官,罢浮冗而广求风节之臣,考经史之义理而明圣学。邹智至广东,闻理学陈宪章讲学于新会,乃往受业,自此学益精深。弘治四年(1491)因病卒于官,年仅二十六岁。熹宗天启初年,追谥“忠介”。邹智诗文多发于至性,不加修饰。撰有《立斋遗文》五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