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致政太宰杨公六首其三

赤羽燕然未解围,统均时复借枢机。
方欣太白催明月,忽睹中台改少微。
天意欲留残寇在,主恩偏放老臣归。
那堪屈指弥留日,槐棘森沈黄发稀。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写给退休高官杨公的赠别之作,通过战争与归隐的对比,表达了对老臣功成身退的感慨。

前四句用战争场景开篇:边境战事未平("赤羽燕然"指战场),朝廷仍需倚重杨公这样的重臣("统均""枢机"指军政要职)。诗人本期待他能像太白金星催亮明月般再建功业("太白催月"比喻辅佐君主),却突然看到象征宰相的"中台星"变成了代表隐士的"少微星"——这是说杨公突然决定退休。

中间两句揭示矛盾:上天似乎故意留着敌人(暗示时局仍需老臣),但皇帝却格外开恩准许老臣归隐。这种"天意"与"皇恩"的矛盾,暗含诗人对时局的忧虑。

最后两句最动人:想到杨公病重将离世("弥留日"),再看朝廷槐树下稀疏的白发老臣("槐棘"代指高官,"黄发稀"指老臣凋零),充满对人才逝去的痛惜。全诗在战火纷飞的背景下,突显一位老臣的退场,既有对其个人选择的尊重,又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隐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