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陌上游妓

相逢无路避青蛾,十五燕姬细马驮。
老眼年来观道熟,妖娆知柰石肠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人在京城街头偶遇年轻妓女的场景,通过对比反差展现人生感慨。

前两句写相遇场景:老人避不开街上浓妆艳抹的年轻妓女("青蛾"指画眉),十五岁的燕京少女骑着矮小的马匹招摇过市。"细马驮"这个细节既显示妓女刻意展示风情,又暗示她们如同货物般被买卖的处境。

后两句转入老人视角:随着年岁增长,老人已看透世间规则("观道熟"),他知道这些妖艳女子虽然外表迷人,却打动不了自己铁石般的心肠。这里的"石肠"既指老人历经沧桑后的淡然,也暗含对卖笑女子虚情假意的认知。

全诗精妙之处在于:
1. 用"老眼"和"十五"形成强烈年龄对比
2. "观道熟"与"妖娆"构成世故与浮华的碰撞
3. 最后用"石肠"点破风月场的本质,既不带批判也不显轻浮,体现一种通透的人生智慧

诗人通过街头一瞥,既记录了明代京城的市井风貌,又传递出对红尘百态的深刻观察,短短四句包含了对青春、欲望与衰老的思考。

祝允明

祝允明(1460—1527)字希哲,号枝山,因右手有六指,自号“枝指生”,又署枝山老樵、枝指山人等。汉族,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他家学渊源,能诗文,工书法,特别是其狂草颇受世人赞誉,流传有“唐伯虎的画,祝枝山的字”之说。祝枝山所书写的“六体书诗赋卷”、“草书杜甫诗卷”、“古诗十九首”、“草书唐人诗卷”及“草书诗翰卷”等都是传世墨迹的精品。并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齐名,明历称其为“吴中四才子”之一。由于与唐寅遭际与共,情性相投,民间流传着两人的种种趣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