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出都始识魏默深长歌别之(甲戌)
一朝长安道,倾盖如平生。
昨日相逢今日别,执手苍茫不能说。
我初见君黄花秋,是何年少意气遒。
长揖众中与我语,乾坤朗朗吞复吐。
当时听之间然疑,君去累我三日思。
尤工古风近罕偶,立心耻落风骚后。
昨夜大风吹赤埃,海水倒没黄金台。
无衣生受霜霰猜,饥饿作客胡为哉。
我有一轮清凉月,出入洞庭荡精魄。
别来湘女怨瑶瑟,归去江妃送兰楫。
左徒劝我酒一杯,九歌缠绵亦未歇。
此时我醉愁真宰,此际可怜君不在。
白日踌躇不肯行,青山俯仰如相待。
待君不来登祝融,游戏洞云翼天风。
作书付与北乡鸿,一月可达蓬莱宫。
遇合分离偶然耳,人生哀乐不在此。
我持问君君不言,归叩吾家云心子⑴。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诗人与好友魏默深(魏源)在京城偶遇又匆匆分别的故事,充满豪情与离愁。全诗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来理解:
1. 初见如故的惊喜
诗人说自己在南方住了十年都没听过魏源的名字,却在京城路上偶然相遇,两人一见如故。用"倾盖如平生"(停车聊天像老友)形容这种默契,现代话说就是"一见钟情式友情"。
2. 少年意气与才华欣赏
回忆初见时正值秋天,魏源年少气盛,在众人中主动与诗人交谈,谈吐间有吞吐天地的豪迈("乾坤朗朗吞复吐")。诗人起初半信半疑,但分别后竟思念三天——说明魏源的才华和人格魅力让人难忘。特别夸他古体诗写得好("尤工古风"),有超越古人的志向。
3. 现实困境的隐喻
突然笔锋一转,用"大风吹赤埃""海水淹黄金台"等夸张画面,暗示社会动荡或人生困境。说自己衣衫单薄受冻("无衣生受霜霰猜"),像饿着肚子漂泊的旅人——这里可能是比喻怀才不遇的处境。
4. 浪漫的自我安慰
诗人转而用神话意象排解愁绪:说自己有"一轮清凉月"可以遨游洞庭湖,湘水女神为他弹琴,江中仙子为他划船,屈原(左徒)请他喝酒…这些想象既展现诗人的精神世界,也反衬现实孤独——最遗憾的是"此刻你不在身边"。
5. 洒脱的离别观
最后故作豁达:青山在等我们重逢,就算暂时分离也没关系("遇合分离偶然耳")。但结尾又悄悄流露迷茫——把问题抛给魏源却不得到回答,只好回家问另一位朋友"云心子",留下开放式的思考。
诗的核心魅力:
- 反差感:豪迈的江湖气("游戏洞云翼天风")与细腻的愁绪("执手苍茫不能说")交织
- 画面感:黄金台被淹、湘女弹琴等场景像电影镜头般跳跃
- 现代共鸣:描写了当代人也能理解的"短暂相遇却影响深远"的人际关系
本质上,这是一封用诗歌写的"告别信",既有对知己的欣赏,也有对现实的吐槽,最后用浪漫想象自我疗愈——古人表达友情的方式,原来和我们发朋友圈感慨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