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上 其二

墓门冷儿语,诘曲伸千哀。
海甸数钜制,可望如蓬莱。
涌现倏变灭,眩指金银台。
发轫乡井役,提挈同婴孩。
几作困兽斗,复及枯鱼灾。
辛勤萍乡翁,漂没宫亭隈。
建鼓亦无人,谁念然死灰。
汹汹仰一嚇,万口播鸩媒。
猥持不赀躯,供彼阿与排。
羿彀宁可游,伶锸宁可埋。
夙昔誓墓心,沈浮为世咍。
天用孰成亏,空处材不材。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荒凉凄惨的墓地场景,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强烈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社会黑暗的深刻反思。

诗的开头用"墓门冷儿语"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氛围,墓地里的风声像孩子在低语,蜿蜒曲折的小路仿佛在诉说着无尽的哀伤。"海甸数钂制"到"眩指金银台"这几句,用蓬莱仙岛和金银台的意象,暗示人们追求富贵荣华就像追逐海市蜃楼一样虚幻易逝。

中间部分通过"困兽斗"、"枯鱼灾"等比喻,描写普通百姓像困兽般挣扎求生,却仍逃不过灾难。萍乡老翁在宫亭湖畔漂泊无依的遭遇,更是凸显了底层人民的悲惨命运。"建鼓无人"、"死灰难燃"等意象,暗示社会已经失去希望,人心涣散。

最后部分用"汹汹仰一嚇"展现权势者的淫威,普通人只能像服毒般忍受压迫。"羿彀"、"伶锸"等典故,表达了诗人宁愿隐居也不愿同流合污的决心。结尾"天用孰成亏,空处材不材"道出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感叹,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懑。

全诗通过墓地这一特殊场景,将个人遭遇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既有对苦难人民的深切同情,也有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诗人运用大量生动比喻和历史典故,使抽象的社会批判变得形象可感,展现了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