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夜雨

何处登高会,端居独掩扉。
草虫閒自语,霜雁远还飞。
残夜开篱菊,高秋见箧衣。
南溪今日酒,酩酊几人归。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重阳节(九日)雨夜独处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传递出孤独与思念交织的复杂情感。

前两句直接点出主题:本该是登高聚会的重阳节,诗人却独自闭门不出。这里用"端居"(端正地坐着)和"掩扉"(关上门)两个动作,生动表现了孤独的状态。

中间四句用四个意象层层递进:
1. 草中虫鸣仿佛在自言自语,衬托环境的寂静
2. 霜天里大雁南飞,暗示季节变迁和远方思念
3. 夜将尽时篱笆旁的菊花依然开放,展现生命的顽强
4. 翻箱倒柜时看见的厚衣服,让人联想到天凉需添衣的关怀

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写南溪边此刻应该有人在畅饮,但不知有多少人会醉醺醺地回家。这里用他人的热闹反衬自己的孤寂,同时"酩酊"二字也暗含借酒消愁的意味。

全诗妙在:
1. 用雨夜、虫鸣、雁飞等日常景物构建出富有感染力的意境
2. 通过"独"与"会"、"闲"与"远"等对比手法强化情感
3. 结尾的想象空间让读者自然联想到诗人未说出口的思念之情

就像我们雨天独处时,听着窗外雨声突然想起朋友聚会场景的感觉,诗人把这种现代人依然会体验到的孤独感,用五百年前的文字精准地传达了出来。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