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作者参观陈少阳祠时写下的感慨,借古讽今,表达了对历史悲剧的反思。
前两句开门见山:陈少阳的死其实没什么遗憾,真正该羞愧的是宋高宗赵构(建炎是他的年号)。这里用反语说"不遗憾",实际是在讽刺皇帝昏庸。
中间四句描写祠堂景象:阳光照在空荡的屋檐上,暗示祠堂冷清。说陈少阳自己放弃了做中兴名臣的机会,结果只能像囚徒一样(五国指金人囚禁宋徽宗、钦宗的地方)。这里用"攀髯"这个动作,形象地表现了他想救皇帝却无能为力。
最后两句直接批评:皇帝只顾重用当时的奸相秦桧,早把当初太后垂帘听政时(指北宋灭亡的教训)忘得一干二净。这是全诗最尖锐的批评,直指统治者不长记性。
全诗用简单的场景描写带出深刻历史教训,就像我们今天参观历史遗址时的感叹。作者通过陈少阳的遭遇,实际上是在提醒当权者:不要重蹈覆辙,要记住历史教训。诗中"白日映虚檐"这样明亮的画面,反而更衬托出历史的苍凉感,这种反差手法很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