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溪道中二首 其二

垒土层层势就低,石田如罫岸如梯。
清泉尽是秧针水,直到山根始作溪。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区梯田的生动画面,语言平实却充满画面感。

前两句写梯田的构造:农民们用土一层层垒出梯田,地势逐渐降低。石头围边的田块像棋盘格子("罫"即棋盘线),田埂像阶梯一样层层叠叠——这种巧妙的比喻让读者瞬间能想象出梯田整齐有序的样貌。

后两句聚焦水源:清澈的山泉全都变成了滋润秧苗的"针线水"(形容水流细如绣花针),这些水流到山脚才汇成小溪。这里用"秧针水"这个新颖的比喻,既写出水流之细,又暗含农民像绣花般精心照料庄稼的深意。

全诗通过"垒土-石田-清泉-山溪"的镜头推移,展现了人类智慧改造自然的和谐景象。最妙的是把农耕活动比作"刺绣",将辛苦的农事写得充满诗意,让人看到劳动中蕴含的美。

查慎行

查慎行(1650~1727) 清代诗人,当代著名作家金庸先祖。初名嗣琏,字夏重,号查田;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赐号烟波钓徒,晚年居于初白庵,所以又称查初白。海宁袁花(今属浙江)人。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内廷。五十二年(1713),乞休归里,家居10余年。雍正四年(1726),因弟查嗣庭讪谤案,以家长失教获罪,被逮入京,次年放归,不久去世。查慎行诗学东坡、放翁,尝注苏诗。自朱彝尊去世后,为东南诗坛领袖。著有《他山诗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