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傍晚山寺的宁静画面,语言通俗却意境深远。
前两句写景:夕阳下,山林青翠与红霞交织("积翠浮丹"),景色渐渐暗淡("暮景萧")。这时突然听到钟声,才意识到云雾中藏着一座寺庙("僧寮")。这里用"闻声始觉"巧妙表现了山寺的隐蔽和钟声的穿透力。
后两句由景入情:诗人说寺庙里的僧人("禅和")对佛经公案早已烂熟于心,但真正能参透佛门戒律("七条"指佛教重要戒律)的人又有多少呢?这里用"披处"(翻阅经书)这个动作,暗指表面修行容易,真正悟道却难。
全诗通过"看景-听钟-思禅"的递进,由实入虚,在描绘山寺晚景的同时,引发对修行真谛的思考。最妙的是"闻声始觉"这个细节,既生动表现了钟声打破暮色的画面感,又暗含"世人常被表象迷惑"的深意,让山水诗有了哲理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