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去江门拜访陈文恭公祠时的所见所感,重点描写了祠堂里的一架石琴。
前两句"碧玉老人太古心,碧玉老人太古音"用了重复的句式,强调这位"碧玉老人"(指陈文恭)有着像远古时代一样纯净高尚的心灵,他留下的音乐也带着远古的韵味。这里的"碧玉"既是陈文恭的楼名,也暗喻他品格如玉般高洁。
后两句"老人去我三百载,许我登堂抚石琴"是说虽然陈文恭已经去世三百年了,但仿佛冥冥中允许作者来到祠堂,亲手抚摸他留下的石琴。这里用"许我"二字,把简单的参观行为写得很有仪式感,好像获得了先贤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石琴这个具体物件,把相隔三百年的两位文人联系起来。作者没有直接赞美陈文恭的功绩,而是通过"太古心""太古音"这样充满时间感的词语,以及亲手触摸遗物的细节,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和追思。语言简洁但意境深远,让读者感受到传统文化中那种跨越时空的精神传承。
全祖望
全祖望(1705-1755),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字绍衣,号谢山,学者称谢山先生,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人。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