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老人在春天收到朋友赠送的千叶牡丹后的心境变化,展现了从孤寂到欣喜的生命感悟。
前四句用对比手法:外面是东风催开百花的蓬勃春景,而老人却独自闭门不出。朋友像天女散花般送来洛阳名贵的牡丹,这份礼物不仅带来春意,更传递了关怀。这里用"摩诘病"的典故(王维晚年多病),暗示老人可能也有类似处境。
后四句聚焦牡丹带来的改变:千叶牡丹开得晚却格外珍贵,让老人能多十天赏花时光。最动人的是结尾——老人想象等游人散尽后,要像曾点"浴乎沂"的典故那样,带着童子去湖边感受春光。这个突然活泼的念头,展现牡丹如何唤醒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全诗妙在三个层次:从"不出门"的封闭,到"细数馀芳"的珍惜,最后到"浴湖滨"的向往,完整呈现了一位老人被自然之美和朋友之情治愈的过程。银瓶里的牡丹不仅是礼物,更是重新打开世界的钥匙。
苏辙
苏辙(1039—1112年),字子由,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祐二年(1057)与其兄苏轼同登进士科。神宗朝,为制置三司条例司属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推官。哲宗时,召为秘书省校书郎。元祐元年为右司谏,历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丰诸臣,出知汝州,贬筠州、再谪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岳州复太中大夫,又降居许州,致仕。自号颍滨遗老。卒,谥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洵、兄轼齐名,合称三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