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又略带惆怅的山水归乡图,语言清新自然,读来仿佛能看见画中的场景。
开头两句像电影镜头:桥边的人家半淹在水中,诗人回到十年前题过诗的柱子前。这里用"水半扉"(水漫到门的一半)暗示时间流逝,也营造出一种静谧感。十年后重归故地,物是人非的感慨藏在字里行间。
中间四句用动态的景物描写展现山间趣味:松果被风吹落差点打翻帽子,楝树紫色花瓣像雨点沾满衣衫。山涧追着枫树流向远方,山雾追着竹轿飘飞。这些画面充满灵动感,"风惊帽""雨满衣"的细节尤其生动,让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山风的顽皮和山花的热情。
最后两句情绪转折:抬头望见长安方向的太阳,突然传来一声猿啼回荡在青山间。这里的"长安日"可能暗指仕途理想,而猿啼声打破了宁静,带来一丝孤独感。就像我们故地重游时,总会在美好回忆中突然想起某些遗憾。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桥、柱、松、楝是静的,风、花、水、云是动的;归乡的欣慰是静的,那声突然的猿啼又搅动心绪。诗人用细腻的观察力,把十年光阴压缩成一天所见,让读者跟着他一起看风景,一起感受那份淡淡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