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思亲

客里逢佳节,天涯忆老亲。
葭灰初应候,梅蕊渐回春。
醉讶朱颜好,愁添白发新。
孤云恒在望,翘首欲沾巾。

现代解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冬至这天,独自在外漂泊时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主题:在外地过节时,特别想念远方的老父母。"客里"指异乡,"佳节"指冬至,这是古代重要的团圆节日。诗人用简单十个字,就勾勒出"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寂感。

中间四句通过景物变化写时间流逝:芦苇灰(古人用来测节气)显示冬至已到,梅花开始绽放预告春天将至。诗人喝酒时突然发现容颜尚好,但忧愁又让白发增多。这里用"朱颜"与"白发"的对比,暗示虽然外表年轻,内心却因思乡而衰老。

最后两句最动人:诗人像一片孤独的云,始终望着家乡方向,抬头时泪水都要打湿手帕。"孤云"既是写景,也是自比;"翘首"和"沾巾"两个动作,把那种伸长脖子远望、忍不住落泪的思乡情态写得活灵活现。

全诗妙在:
1. 用冬至这个特殊时间点,强化团圆与孤独的反差
2. 通过梅花、云朵等寻常景物传递深沉情感
3. 最后用擦泪的动作收尾,让抽象思念变得可见可感
就像现代人在春节不能回家时,看到别人放鞭炮会特别想家一样,诗人捕捉的正是这种"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普遍情感。

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谥曰忠肃。有《于忠肃集》。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