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座荒废古寺的凄凉景象,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联"此地经临几劫灰,日高鸟鼠遍香台"直接点出寺庙的破败——这里经历过多少灾难,如今阳光高照时,只有鸟雀和老鼠在香台上乱窜。用"劫灰"暗示战火摧残,"鸟鼠遍香台"的对比更突显神圣场所的荒芜。
颔联"横陈灌木谁亲植,无赖黄花春自开"用拟人手法写植物:杂乱的灌木不知是谁栽种的,任性的野花却自顾自地在春天开放。"无赖"二字妙用,把野花写得像顽皮小孩,反衬出无人打理的寂寥。
颈联转入人物描写:老和尚已看破红尘不问世事,而凌乱的泉水声仿佛在诉说,让来访者心生哀伤。这里"乱泉如语"的比喻特别传神,让自然景物有了倾诉感。
尾联"暮山飒飒飘风雨,不见明昌射猎回"将意境推向高潮:傍晚山间风雨萧瑟,再不见当年金章宗打猎归来的盛况。末句借历史典故(金朝皇帝曾在此狩猎)与眼前凄凉形成强烈对比,让人自然联想到王朝兴衰。
全诗像一组电影镜头:从白天的破败景象,到老僧与泉水的特写,最后定格在暮色风雨中的空山。诗人没有直接抒情,但通过"劫灰""忘情""心哀"等词语,巧妙传递出对历史沧桑的叹息。特别是用野花、泉水等活泼意象反衬荒凉,比直接写"多么破败"更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