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谷寺法会应制

寒岩草木正严冬,一日春回雨露浓。安石故居遗雪竹,道林新塔倚云松。

木鱼声断催朝饭,铜鼎香销起暮钟。千载奎文留秘藏,天光午夜照金容。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冬日寺庙法会的场景,通过自然景物和寺庙生活的细节,传递出佛法庄严与生机并存的意境。

前两句用"严冬草木"与"春回雨露"的对比,暗示佛法能带来生机。就像冬天里突然感受到春意,佛法也能让人在困境中看到希望。

中间四句具体描写寺庙环境:王安石的故居还留着雪中翠竹,高僧的灵塔傍着云中青松。木鱼声停表示早饭时间到,香炉烟散时暮钟响起。这些日常细节生动展现了僧人规律的生活,也让人感受到寺庙的宁静庄严。

最后两句升华主题:千年前的佛经仍在寺中珍藏,午夜时分佛光映照着金身佛像。这里用"天光"和"金容"的意象,既表现佛法的永恒,也暗含对皇权的尊崇(因为是应制诗)。

全诗就像一组电影镜头:从冬日山景推到寺庙建筑,再聚焦僧人生活细节,最后用佛光普照的宏大画面收尾。通过这种由远及近、由实到虚的写法,让读者感受到佛法超越时空的力量。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