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岁末寒冬中的复杂心境,既有对时光流逝的感叹,也有对友情的温暖慰藉。
开头两句用"腊雪欲成泥"和"东风上柳枝"的对比,既写出冬春交替的季节变化,又暗含人生起伏的隐喻。积雪将化未化时最是泥泞,就像人到中年面临的各种困境;而新生的柳枝又带来希望,显示生命总有新的可能。
中间四句直抒胸臆:诗人回顾半生,觉得往事如梦幻泡影;随着年龄增长,非但没有看开,反而更觉悲凉。特别是"功名末路收常晚"这句,道出了很多中年人的共同焦虑——年轻时追求的事业成就,到了这个阶段反而成了负担。
但最后两句笔锋一转,带来全诗最动人的温暖:远方的老友不仅记得自己,还特意写信诉说思念。这种真挚的友情,就像寒冬里的一杯热茶,让所有人生失意都变得可以承受。诗人用"辛苦"二字形容友人写信的情意,显得格外朴实动人。
整首诗的魅力在于:它既诚实面对人生的艰难,又不沉溺于悲观。就像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经历的那样,在觉得特别难熬的时候,往往是一句朋友的问候、一个家人的拥抱,就能让我们重新找到继续前行的勇气。这种对生活真相的坦然接受与对人间温情的珍视,正是这首诗最打动人心的地方。
张耒
张耒(1054—1114年),字文潜,号柯山,亳州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北宋时期大臣、文学家,人称宛丘先生、张右史。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著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列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