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

守遍边疆海尽头,秋风瑟瑟又登楼。
且留北气还燕赵,聊识西文辨亚欧。
苍狗浮名三十载,红羊浩劫几千秋。
清廉赢得虚声在,雪爪鸿泥到处留。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驻守边疆的官员在秋日登楼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家国的忠诚,也有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首联"守遍边疆海尽头,秋风瑟瑟又登楼"用简单直白的语言勾勒出一个画面:一位常年驻守边疆的官员,在萧瑟秋风中独自登高望远。"海尽头"的夸张说法,突出了驻守之地的遥远与荒凉。

颔联"且留北气还燕赵,聊识西文辨亚欧"展现了主人公的双重身份:既保持着北方人的豪迈气概(燕赵指河北一带,古称多慷慨之士),又通过学习外语了解西方文化。这两句透露出一种文化交融的现代感。

颈联"苍狗浮名三十载,红羊浩劫几千秋"运用了两个典故。"苍狗"化用"白云苍狗"的成语,比喻人生变幻无常;"红羊浩劫"指国家灾难。这两句既感叹个人三十年来虚名浮利如过眼云烟,又暗指历经的国家动荡。

尾联"清廉赢得虚声在,雪爪鸿泥到处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主人公自嘲清廉只换来虚名,就像雪地上的鸿爪(大雁的爪印),虽然到处留痕却终将消逝。这个比喻既形象又带着几分无奈,道出了清廉官员的普遍处境。

全诗最打动人的地方在于真实展现了传统士大夫的典型矛盾:既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又在个人抱负与现实落差间感到彷徨。诗中"秋风瑟瑟"的意象、"雪爪鸿泥"的比喻,都让这种复杂情绪变得可感可知。虽然写的是古代官员的心境,但现代人读来依然能产生共鸣——那种对理想的坚持与对现实的无奈,是跨越时代的共同体验。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