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江边煮盐女工的艰辛生活,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社会的不公。
诗的前四句用白描手法刻画盐女劳动场景:她们每天在江边沙土中挖盐,听说潮水退去后沙土里能析出盐花,就争分夺秒地肩挑背扛,汗水像雨一样流淌。这里"潮乾土有花"的"花"不是真花,而是盐结晶的比喻,既形象又暗含苦涩——盐花虽美,却是用血汗浇灌的。
后四句笔锋一转,揭示残酷现实:这些盐女整年卖盐给官府,自己家里却只能吃清汤寡水的野菜粥。而富贵人家不仅顿顿山珍海味,连猫狗吃剩的饭菜都比盐女家的饭食丰盛,最后还像垃圾一样被扫走。"随帚尘"三个字尤其刺目,既写实又象征——穷人的劳动成果就像被扫走的残羹,在社会底层无人珍惜。
全诗没有直接批判,但通过"煮盐女"与"谁家"的鲜明对比,让读者自然感受到阶级差异的荒谬。诗人用最朴实的语言,把盐女汗水的气味、藜羹的寡淡、剩菜的油腻都写得可感可触,让现代读者也能直观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的苦难。这种跨越时空的共情力,正是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