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常山至玉山途中大雪

越山将尽楚山至,水行已穷陆行始。
荒城破柝无五更,仆夫在门客齐起。
出门朔风欲撼山,一里二里飞鸟还。
沈沈车铃冻不响,寒云挂地雪满天。
黄子仰天叫奇绝,怪事逼人何咄咄。
昨日不寒今日寒,在舟不雪在途雪。
纷纷四野晚更多,前村有酒当醉歌。
任教压得玉山倒,乐游不惫当奈何。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大雪中的旅途,语言生动直白,充满画面感。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来理解:

1. 旅途的艰辛感(前八句)
诗人用"荒城破柝"(破败的城楼和打更声)、"朔风撼山"(北风要把山吹倒)这些接地气的比喻,让我们看到一支在破晓前冒雪赶路的队伍。最妙的是"一里二里飞鸟还"——连鸟都冻得飞不动了,人却还在赶路,车铃冻住不响的细节更强化了严寒感。

2. 情绪的转折点(中间四句)
当同伴黄子突然仰天大喊"太神奇了",整首诗气氛突变。昨天在船上不觉得冷,今天在路上却大雪纷飞,这种意外感被"咄咄"(相当于现代人说的"哇塞")这个感叹词点活,把困苦旅途变成了新奇冒险。

3. 豁达的应对(最后四句)
面对越来越大的雪,诗人突然提议"前面村子有酒,我们喝个痛快吧!"最后两句尤其洒脱:就算大雪把玉山压塌了又怎样?只要玩得尽兴,累点怕什么?这种苦中作乐的态度,很像现代人遇到糟心事时说"不管了,先干杯"的豁达。

全诗就像用手机拍的旅行vlog:开始拍风雪交加的艰辛,中间为意外美景惊呼,最后干脆在雪地里找酒喝。没有文绉绉的典故,只有真实的寒冷、惊讶和随性,让人看到古代文人也有说走就走的旅行和"遇事不决先干杯"的可爱一面。

黄景仁

黄景仁(1749~1783),清代诗人。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人。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