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泊小南湖

小南湖畔路,舟泊已初更。
四壁悬星影,千滩出雁声。
梦零前夜雨,云识哲朝睛。
鱼鼓□何急,如从枕上鸣。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又略带神秘的夜晚湖景,读起来像一幅水墨画慢慢在眼前展开。

前两句交代地点和时间:小船停靠在小南湖边时,已是深夜初更时分(晚上7-9点)。这里用"初更"这个古代计时,既点明夜深人静,又带着一丝古意。

中间四句是夜景特写:抬头看,满天星光像挂在船舱四壁的装饰;侧耳听,远处沙滩传来大雁的鸣叫。这里用"悬"字把静止的星光写得活灵活现,"千滩"则让雁鸣声显得格外空旷。诗人还联想到昨夜零星的雨声,观察到云彩预示着明天会是晴天,这些细节让夜景更立体。

最后两句突然转折:不知何处传来急促的鱼鼓声(古代一种乐器或捕鱼工具的声音),仿佛就在枕边响起。这个突然的声响打破了夜的宁静,给整首诗带来意外之趣,也让人好奇声音的来源,留下想象空间。

全诗妙在动静结合——星光、云彩是静的,雁鸣、鱼鼓是动的;又善用通感,让视觉的"星影"、听觉的"雁声"、触觉的"枕上鸣"相互交融。诗人就像个深夜摄影师,用文字拍下了一组湖滨夜景的精彩瞬间。

洪亮吉

洪亮吉(1746~1809)清代经学家、文学家。初名莲,又名礼吉,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阳湖(今江苏常州)人,籍贯安徽歙县。乾隆五十五年科举榜眼,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居家十年而卒。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洪亮吉论人口增长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