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成用东坡赵清献高斋诗韵赋适斋次韵

二公晚辞轩冕劳,两斋莫辨适与高。
尝登云山仰清献,平地著屋山周遭。
白头日过适斋下,钓游尚想随儿曹。
方从家舅与俱隐,野鹤谁能鸣九臯。
加我数年未纳禄,解去簪绂甘同袍。
世间此事要识破,差处不可容一毫。
颍川尉仙赋长句,数雨之管烦君操。
欲追险韵继坡老,词锋犀锐真吹毛。
舅家见诗勉续貂,长松想倚慙青蒿。
我本无复望禄仕,不应招我更由敖。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的是两位官员晚年辞官归隐的生活,以及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和思考。

诗的开头说两位官员(陈天成和东坡)晚年辞去官职,他们的书斋"适斋"和"高斋"已经分不清谁更舒适高雅。这里用"莫辨"二字,暗示归隐生活都同样美好。

接着描写作者曾经登上云山仰望清献(指赵清献),看到他在平地上建屋,四周环山。现在作者头发都白了,每天经过适斋时,还会想起当年和儿辈们一起钓鱼游玩的情景。

诗中提到作者想跟随舅舅一起隐居,像野鹤一样自由,不愿为官场鸣叫("鸣九臯"指在官场发声)。他说如果自己还能多活几年,也要辞去官职,脱下官服,和普通人一样生活。

后面几句是作者的人生感悟:看透世事很重要,做人不能有丝毫差错。朋友写了长诗,作者想模仿苏东坡的风格续写,但自谦才学不够。最后再次表明自己本就不想做官,现在更不应该被功名所诱惑。

全诗通过描写归隐生活,表达了看淡功名利禄、向往自由的心境。语言朴实自然,用"钓鱼"、"野鹤"等意象生动展现了隐逸之乐,最后"长松想倚慙青蒿"的比喻,更显出作者谦逊淡泊的品格。

楼钥

楼钥(1137~1213)南宋大臣、文学家。字大防,又字启伯,号攻媿主人,明州鄞县(今属浙江宁波)人。楼璩的三子,有兄长楼鐊、楼锡,与袁方、袁燮师事王默、李鸿渐、李若讷、郑锷等人。隆兴元年(1163年)进士及第。历官温州教授,起居郎兼中书舍人,大定九年(1169年),随舅父贺正旦使汪大猷出使金朝。嘉定六年(1213年)卒,谥宣献。袁燮写有行状。有子楼淳、楼濛(早夭)、楼潚、楼治,皆以荫入仕。历官温州教授、乐清知县、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 乾道间,以书状官从舅父汪大猷使金,按日记叙途中所闻,成《北行日录》。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