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用大白话讲了一个关于诗歌创作的深刻道理:现在写诗的人一窝蜂追求标新立异,但真正的好诗其实有共通的标准。
前两句说当下诗坛乱象:自从古代经典被删减后(暗指诗歌标准失传),诗人们都在争奇斗艳("竞长雄"),但真正掌握诗歌精髓的没几个。这里用"几家同"暗示好诗其实有共同规律。
后两句用画面感极强的比喻:如今诗人门前荒草丛生(暗指创作凋敝),但当年艾草(指代《诗经》里的"老艾")讲述《国风》时(代表质朴真挚的诗歌传统),才是真正的好诗标准。把干枯的艾草和茂盛的荒草对比,形成强烈反差。
全诗精髓在于:批评当下诗歌创作舍本逐末,提醒人们回归《诗经》质朴真挚的传统。用"荒草三尺"暗指浮华文风泛滥,用"老艾说国风"点明真正的好诗应该像《诗经》那样自然动人。这种用具体意象说抽象道理的手法,既通俗又深刻。
林泳
林泳,字太渊,自号艮斋,又号弓寮,南宋福建福清人。按《图绘宝鉴》作兴化人。希逸长子。宝祐元年(一二五三)进士。能诗,工书,善画墨竹。事迹见于《福州府志》、《宋诗纪事》、《书史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