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泊郑圃寄献昌言舍人

旅食缁衣馆,飘蓬恍自迷。
树横寒雾远,山隐古原低。
愁暮空庭雀,惊晨别墅鸡。
故人何处在,依约玉绳西。

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漂泊在外的旅人孤独迷茫的心境,以及对故人的深切思念。

开头两句直接点明处境:诗人穿着黑色衣服(暗示身份普通或心境低沉)寄居在旅店,像飘飞的蓬草一样迷失方向。这里用"缁衣""飘蓬"两个意象,生动表现了无依无靠的漂泊感。

中间四句用景物烘托心情:寒雾中模糊的树木、远处低矮的山峦,营造出苍茫寂寥的氛围。空荡荡的庭院里只有麻雀,清晨被别墅的鸡鸣惊醒,这些细节都凸显出寄人篱下的孤独。特别是"愁暮""惊晨"这两个时间点,暗示诗人整日整夜都处在忧愁中。

最后两句是情感爆发:诗人望着玉绳星(北斗七星的一部分)所在的西方,想象着故人可能就在那个方向。这个开放式结尾很巧妙,既表达了思念,又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也能感受到那种"望穿秋水"的期盼。

全诗就像一幅水墨画,用简练的笔触勾勒出漂泊者的剪影。没有直接说"我很想家",但通过雾中树、山中雀这些日常景象,让读者真切体会到那种"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最打动人的是那份克制的思念——不嚎啕大哭,只是静静望着星星,却比任何哭喊都更有力量。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