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解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质朴的乡村秋日图景,用白描手法展现了平凡生活中的温暖瞬间。
前两句"数家野店曲成村,老妪当垆洗瓦盆"勾勒出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落:几户人家的小店沿着山势蜿蜒排开,一位老妇人正在酒肆前清洗瓦盆。这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野店""老妪""瓦盆"几个简单意象,就传递出乡村特有的淳朴气息。
后两句突然有了动态变化:"惊唤儿童走相探,半林秋日照柴门"。可能是来了陌生客人,老妇人惊喜地呼唤孩子们出来看,此时秋阳穿过树林,斜斜地照在柴门上。这个画面充满生活情趣——"惊唤"二字让静谧的村庄突然有了生气,而"半林秋日"的光影描写,既点明时间又营造出温暖氛围。
全诗最动人的是那种未经雕琢的生活本真美。诗人没有刻意抒情,只是用镜头般的语言记录下一个普通秋日的片段:弯曲的村路、洗瓦盆的老人、奔跑的孩子、穿过树林的阳光,这些日常细节组合起来,却让人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安宁与温馨。特别是最后秋阳照在柴门上的画面,既温暖又带着些许时光流逝的淡淡惆怅,让简单的场景有了悠长的余韵。
张弼
(1425—1487)明松江府华亭人,字汝弼,号东海。成化二年进士。久任兵部郎,议论无所顾忌。出为南安知府,律己爱物,大得民和。少善草书,工诗文,自言吾书不如诗,诗不如文。有《鹤城稿》、《东海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