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碑塔寺改律为禅乡大夫招增值云智禅师主法

智禅生峨下,稚齿希空门。
落发受具戒,持钵巡诸村。
有如摩尼球,炯然古井浑。
又若大明镜,不受尘垢昏。
衰世不见理,窥天於覆盆。
拆将晶祖道,特用报佛恩。
得法归燕社,闭口不复论。
眷言古丛城,往事空剑痕。
谁规此浮屠,峻极压厚坤。
意令五浊海,亲见两足尊。
末法裨贩盛,遗教仿佛在。
破律会十主,有诏下九阍。
法席遴劂选,炉香冷复温,
竖佛集龙象,催粥吼鲸鲲。
能使幽衢暝,豁开若木暾。
空花眩俗眼,孰辨牢脚下跟。
斯道许津梁,如天柱昆仑。
施金方山积,巧匠犹水苦。
请以六度法,为拔六欲根。
请君愉说偈,群魔惊褫魂。
何时共峻陟,层霄疑可扪。
勿谓蟹井小,可敌鲸海吞。

现代解析

这首诗讲述了一位名叫智禅的修行者从出家到成为高僧的历程,以及他对佛教的虔诚和弘扬佛法的决心。

开头介绍智禅禅师出生在峨眉山下,从小就向往佛门。他剃度出家后,持钵云游四方,品格纯净如明珠般透亮,心境澄澈似明镜不染尘埃。这里用"摩尼球"和"大明镜"两个比喻,生动展现了他高尚的品德修为。

中间部分描写当时社会衰败,佛法式微。智禅决心振兴佛教,报答佛恩。他回到燕地后闭门修行,看到古老的佛塔寺庙,感慨万千。诗中"五浊海"指污浊的尘世,"两足尊"指佛陀,表达了希望众生都能觉悟的愿望。

后面写到智禅被朝廷选中主持法会,他弘扬佛法如天柱支撑昆仑,广施佛法如巧匠雕琢。诗中"六度法"指佛教六种修行方法,"六欲根"指人的欲望,说明他用佛法帮助人们摆脱欲望束缚。

结尾气势恢宏,说他的佛法虽然看似微小如蟹井,实则博大如鲸海。最后邀请大家一起攀登佛法高峰,触摸云霄,不要小看这看似微小的修行,它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全诗通过智禅的故事,赞美了虔诚修行者的高尚品格,表达了弘扬佛法、普度众生的理想。诗中运用大量比喻和夸张手法,如将佛法比作天柱、昆仑,将修行比作攀登云霄等,使抽象的佛理变得形象生动,展现了诗人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