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分宁主簿罗宏材秩满入京

要知诗客参江西,政似禅客参曹溪。
不到南华与修水,於何传法更传衣。
吾家亲党子罗子,只今四海习凿齿。
花红玉白几百篇,塞破锦囊脱无底。
三年簿领修水涯,夜半亲传双井芽。
定知诵向百僚上,不道长江与落霞。

现代解析

这首诗是杨万里写给朋友罗宏材的送别诗,用轻松幽默的比喻赞美了罗宏材的才华和政绩。

开头用两个有趣的比喻:说罗宏材写诗像禅宗弟子去江西学佛法,做官像高僧去曹溪修行。这两个地方都是佛教圣地,暗示罗宏材无论写诗还是做官都很出色。

中间部分直接夸朋友:先说罗家和我们杨家是亲戚,再夸罗宏材像东晋才子习凿齿一样有名气。特别称赞他写的几百篇诗作,好到能把装诗的锦囊都撑破——这是用夸张手法说他的诗又多又好。

后六句写罗宏材当官三年的表现:在修水县当主簿(类似文书官)时,半夜还忙着处理公务("传双井芽"指处理文书)。最后预测他到了京城,向上级汇报时肯定不会夸耀修水县的风景(长江与落霞),而是专注谈正事,显示他务实的工作态度。

全诗妙在:
1. 用佛教典故和夸张比喻让赞美不肉麻
2. "撑破锦囊"这种生活化比喻很接地气
3. 通过预测未来表现来肯定朋友能力
4. 明明是送别诗,却写得活泼有趣,没有伤感情绪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0